一、曆史沿革
中藥制藥系由中藥化學教研室、中藥制劑教研室、中藥炮制教研室合并于2017年組建而成。現有中藥化學、中藥制劑學、中藥炮制學3個學科。中藥制藥專業創辦于1988年,1998年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時并入中藥學專業。2011年再次申請以中藥制藥專業招生。據“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我校中藥制藥專業的國内排名穩步上升,2018年在開設此專業的18所高校中排名第6,2019年在20所高校中排名第4,2020年在22所高校中已經升至第2位。
二、師資隊伍
中藥制藥系現有教師34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員11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員12人,講師4人,博士後7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達到94%。國家傑青1名,海外優青2名,二級教授2名。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22人。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次,江蘇省“333工程”二、三層次6人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3人次,江蘇省中醫藥十佳青年之星2人次,江蘇省“雙創團隊”領軍人才等。
三、人才培養
根據中藥制藥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和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分設中藥制藥普通班、化妝品班、卓工班,針對不同班級,實施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藥制藥專業獲批江蘇省産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建設培育點。在教學方面,主編或參編《中藥炮制學》《中藥炮制學實驗與指導》《中藥制劑學實驗與指導》及《中藥藥劑學》多個版本的規劃教材;譚甯華院長參加的《“守正創新中西融合”,支撐中藥現代化人才培養二十五年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以“守正創新笃行遠志”的課堂革命推動中藥學創新型人才全面發展的實踐》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中藥炮制學一流本科課程培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校級培育);《中藥制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成果》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中藥制藥獲批江蘇省本科高校産教融合型品牌專業。
四、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藥與天然活性物質成分發現與評價。針對中藥或天然來源的藥味,結合現代分離與發現技術,分離并鑒定化學成分,同時運用活性導向的天然産物分離手段,發現潛在活性物質,為研究與開發創新中藥新藥提供候選藥物成分。
方向二:組分結構創新中藥發現與性質表征。遵循中藥整體觀思想,探尋中藥物質基礎組分結構創新與性質表征新技術、新理論,根據藥味來源,建立較為系統的物料性質評價,為中藥制劑劑型設計提供依據。本學科相關團隊在該領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國家中醫藥行業專項、重大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中醫藥行業專項等數十項,發表論文60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多項。
方向三:中藥組分生物藥劑學性質評價。中藥活性物質的體内吸收轉運代謝排洩(ADME)處理特點與規律是設計合理劑型與載藥系統的重要依據和内容。圍繞該方向,針對中藥多成分作用特點,系統構建的中藥組分生物藥劑學性質評價體系和分類系統。相關研究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
方向四:中藥特色炮制技術與原理研究。基于臨床有效中藥飲片,開展炮制機理研究。該方向主要聚焦炮制輔料(羊脂油、酒、鹽、蜜等)幹預下的中藥炮制機理研究,闡明中藥炮制過程中“加熱”及“輔料”作用下炮制增效的科學内涵。結合信息化與智能制造的炮制工藝規範與技術創新,數字化表征炮制過程中顔色、紋理、氣味等核心技術要素,規範炮制工藝;搭建基于近紅外、機器感官及智能制造技術的炮制過程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提升飲片生産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程度。在此基礎上,聚焦炮制過程化學動力學,探究炮制前後及不同炮制過程的藥效物質“組分結構特征”變化,建立中藥質量标準多指标評價模式,構建區别于中藥材的中藥飲片特色質量标準。
方向五:中藥新劑型、新技術與輔料研究。密切結合中藥制劑的研發、生産和應用中的現實問題,重點研究中藥提取、制劑成型、質量控制新技術與新理論,推動中藥的傳承與創新。該方向形成中藥藥物晶體學與物理藥劑學為優勢、多組分載藥為特點的制藥技術,揭示多晶型、共晶與共無定形等藥物晶體學新技術以及中藥提取物的物理藥劑學特征與中藥成藥性的關系,為優化中藥成藥性,推動中藥新藥研發與産業化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并将這些技術用于中藥藥用新輔料研究。目前本學科相關團隊已在該領域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中藥共晶活性成分及複雜組分物質基礎研究以及中藥共晶分離技術等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青年基金3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開發适于現代中藥制劑的中藥藥用新輔料。目前本學科相關團隊開發的共晶藥用新輔料已獲得專利授權并進入到中試生産階段,是我國首個共晶藥用新輔料。
方向六:創新中藥新藥、大健康産品與化妝品研發。按照國家最新中藥研發法規與指導原則進行中藥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制劑、同名同方藥的産品研發,并通過産品研發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深入藥食同源中藥物質的基礎研究,藥食同源保健産品的開發、藥食同源物質在護膚品和日化用品領域的開發應用等。本學科相關團隊積累了豐富的中、西藥産品研發經驗,擁有完備的從事中藥提取、制劑處方工藝開發與質量控制的儀器設備,符合藥品研發規範的産品研發實驗室與管理體系,先後40多次接受新藥現場核查并順利通過,創造了迄今産品研發零失敗率的傲人成績。在該領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人社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數項;完成了二十餘項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發表論文30餘篇。
五、科學研究
圍繞創制中藥新藥與産品的研究主線,中藥制藥系研究團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并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基礎研究項目50餘項。楊中林教授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藥炮制學科”首個重點項目,深入研究了“中藥鹽制入腎”的現代科學内涵與生物學基礎;賈曉斌教授團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開展了基于中藥組分ADME研究,系統構建了物性評價技術體系。
承擔校企合作産品研發項目120餘項。先後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各類獎項二十餘項。累計發表論文800餘篇,主編專著及教材10餘部,獲得授權專利60餘項,獲得産品成果90餘個。
六、關鍵技術
中藥活性物質與候選分子發現
中藥晶體藥物研發技術
化妝品研發和功效評價技術
圍繞化妝品産品開發,結合中藥活性物質,系統建立體外功效評價模型(美白模型、UVA/UVB的衰老模型、皮膚屏障模型等)、3D皮膚的構建和應用(表皮和真皮的構建、3D皮膚的構建、皮膚微生态、活性物質的透皮吸收)以及功能性化妝品與護膚和彩妝産品的開發。
中藥制劑物料評價技術
物料性質是影響中藥制劑劑型設計的重要依據。針對中藥提取物、幹浸膏、流浸膏等不同物料,建立系統評價技術體系,為劑型設計提供依據,也為存在的制劑問題提供解決策略。
中藥生物藥劑學性質評價體系
中藥炮制工藝與飲片質量标準制定
CopyRight 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 - 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 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