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沿革
中藥資源系創建于1985年,我國著名中藥資源學家周榮漢教授在國内率先創立了植物化學分類和中藥資源學研究室,進行藥用植物化學分類學和中藥資源學的研究及人才培養工作。現有中藥資源學、中藥生物技術學2個學科。2004年在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立了中藥資源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藥資源學科在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2021年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被評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中國科教評價網”(www.nseac.com)第三方評價《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排行榜(2021-2022)》中,中藥資源系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排名第一。
二、師資隊伍
中藥資源系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1人,博士後等其他人員4人。其中1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多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333工程”、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等人才項目。
三、人才培養
主要承擔《藥用植物學》《中藥生物技術》《中藥資源學》等理論和實驗課程。主編了我國第一本《中藥生物技術》規劃教材。30餘年來,在老一輩中藥生物技術專家奠定的良好基礎下,中國藥科大學中藥資源系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人才培養質量與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四、研究方向
本學科根據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戰略,凝練了以下三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藥用植物資源調查評估及新品種選育研究
利用“3S”(RS、GIS和GPS)等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現場調查方法對中藥資源進行調查評估,服務于中藥新藥研發資源評估的需求;對中藥栽培、采收、加工、貯藏及運輸等進行研究,提升中藥材質量;運用現代生物學、化學、藥學等多學科技術手段對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存、評價,探讨其遺傳多樣性及種内分化、變異規律,為優質中藥材良種的培育奠定科學基礎。
方向二:中藥生物技術與産品研發
(1)中藥活性成分生物轉化、生物合成與新藥創制。主要開展中藥痕量高效活性物質的生物轉化制備、五環三萜類成分的酶促糖基化修飾,以及生物堿等中藥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研究,構建基于生物轉化技術、酵母表面展示技術以及中藥藥效物質靶向給藥與療效監控可視化等方法的藥物先導化合物快速發現平台并進行創新藥物研發。
(2)中藥大健康産品研發。主要開展中藥保健産品開發、中藥資源綜合利用等研究。進行中藥材的加工工藝,中藥提取物的提取工藝和标準化研究。
方向三:中藥與複方評價與标準化研究
對中藥複方如生脈散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研究,探讨該方組方原理及組方合理性,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益氣複脈口服液,益氣複脈粉針劑等系列新藥。構建以傳統中醫藥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多學科技術手段識别中藥活性成分的功能靶标的技術方法。基于陣列傳感與指紋圖譜的“譜效導向”策略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方法建立“中藥可追溯與标準化技術體系”。在組方原理、藥理活性、物質基礎、新藥創制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研究基礎。
五、科學研究
中藥資源系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重大橫向科研等多項課題研究,近年來獲得專利授權30餘項。特别是在中藥及複方可追溯與标準化、鎮痛藥物及急慢性腎病治療藥物研發、中藥功能産品研發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
六、關鍵技術
1、中藥活性成分快速發現技術體系
(1)基于“生物組合化學”的藥物先導化合物快速發現體系
對具有明确生物活性天然複雜化合物或活性組分,通過微生物或者或酶的催化修飾産生新的組合型天然化合物庫;結合藥理篩選及活性物質結構鑒定,發現新的高活性或低毒性的天然活性先導化合物,或通過對活性組分中不同成分結構變化與活性相關性分析發現關鍵活性位點,結合化學修飾發現新的先導化合物。利用該技術已發現多個藥物先導化合物,其中兩個先導化合物的新藥研究獲得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資助。
(2)基于“酵母/細菌表面展示的中藥活性成分快速篩選體系”
針對中藥活性成分篩選過程中周期長、成本高等難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結合高效液相及質譜分析技術,構建了針對特定靶點的活性成分快速篩選體系;本技術體系能夠實現對中藥複雜體系中活性成分的快速篩選,一方面為闡述中藥的有效性及機制研究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可以為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發現提供線索。利用該技術體系已經完成中藥防治病毒性肺炎、抑制血小闆聚集、抗血栓等相關活性關鍵靶點的活性成分篩選。
(3)基于分子探針活性評價的中藥藥效物質快速發現體系
應用系統分離篩選法和活性追蹤法尋找中藥活性成分,是一種發現中藥藥效物質的主要方法,并結合靈敏的檢測手段和設備(如熒光探針、多功能酶标儀等),可實現對不同中藥的高通量篩選,加快中藥藥效物質資源庫的構建。利用該技術體系已經完成中藥的抗氧化、抗凝血、抑制尿路感染的活性成分篩選。
2、中藥活性成分體内過程可視化技術體系
實現對中藥活性成分在體可視化監測與作用機制發現。一方面可以利用熒光探針動态監測細胞、活體損傷情況,評價藥物濃度和劑量對其的影響。另一方面将活性成分進行結構改造,修飾熒光基團,确定其靶器官和靶蛋白。利用該技術體系已經完成黃葵膠囊、血必淨注射液、黃芪等中藥活性成分體内可視化研究。
3、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藥可追溯與标準化技術體系
基于液相指紋圖譜技術根據中藥中化學物質的不同性質,構建“多元多息”指紋圖譜,在進行數據融合後聯合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中藥可追溯與标準化技術體系”。本技術能夠快速、精準地對中藥産地進行溯源;對中藥粉末、提取物等,失去原始形貌的中藥材進行追溯。此外,本技術采用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在中藥材數據樣本不斷擴充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并自主更新其識别能力,與此同時,還能快速識别不同産地的标志物。利用該技術體系目前已經實現常規200種中藥的精準識别及追溯。
CopyRight 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 - 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 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