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概況
中藥分析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分析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質量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科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著名生藥學家徐國鈞院士與金蓉鸾教授等專家的領導下,我校自上世紀80年代在國内率先開設中藥分析學課程,并于1992年成立了中藥分析教研室,專門從事與中藥分析學相關的理論與實驗教學以及科學研究。2004年,中藥分析學作為首批中藥學二級學科開始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第一任教研室主任為王強教授,曾獲得具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及何梁何利獎。目前,中藥分析學科已有4名教師獲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資助。2名教師分别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和“333”工程第三層次人才計劃。在教學方面,編寫了國内首部《中藥分析學》藥學類規劃教材,中藥分析實驗教學率先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并出版了國内首部雙語規劃教材。2020年,劉麗芳教授負責的中藥分析學MOOC在智慧樹平台上線,次年入選為江蘇省首批線上一流課程,2022年獲智慧樹網“雙一流高校精品課程(專業課)”榮譽稱号,在全國範圍内産生強烈反響。長期以來,本學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下,重點圍繞揭示中藥功效關聯物質群,解碼中藥起效機制,全面提升中藥質量控制水平這一核心任務展開了多學科交叉研究,形成了以下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二、學科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藥分析新技術、新理論與新模式研究。圍繞中藥基原鑒定、譜效關聯分析與質量評價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建立了固相離子化與直接離子化技術用于中藥基原的快速鑒定,并通過構建依賴質譜數據的機器學習模型解決了中成藥中植物基源的溯源問題;建立了系統的中藥成分譜與中藥多元藥理效應表征方法學,并構建了符合中藥作用特點的譜效關聯分析模型;建立了非對照品依賴的“一測多評”RCF生成算法,形成多元質量控制模式。以上研究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Anal Chim Acta.、Talanta等分析領域一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7項。
方向二:中藥複雜體系作用模式解析研究。該研究方向涉及化學物質、體内過程、作用機制三個核心環節,是揭示物質實體與生命活動交互作用規律的關鍵。中藥分析學科成員聚焦于構建系統的方法學體系解析這種複雜的相互作用過程:建立了中藥成分質譜文庫與代謝反應庫驅動體内體外物質基礎表征技術,解析中藥複雜成分的體内代謝與暴露特征;圍繞疾病相關功能代謝物構建方法學體系,從整體觀出發,以免疫炎症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為疾病模型,深入探讨中藥及複方制劑對内源性代謝通路的調控及效應機理。本研究為中藥調節整體功能狀态的作用模式提供科學依據,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在Anal Chem.、J Med Chem.等經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
方向三:中藥活性組分及作用靶标解析的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基于中藥的傳統功效及現代應用,對中藥的活性組分及作用靶标進行解析是開發創新藥物的重要策略。傳統的“單成分、單靶點”的藥物研發模式存在局限,不适用中藥複雜體系。因此,該方向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虛拟篩選、高内涵成像分析、現代藥理學技術建立中藥活性成分快速識别體系。同時,以活性化合物作為小分子探針,集成組學、化學生物學手段,發現其作用靶标組,進而篩選得到中藥活性物質組,形成“活性成分-靶标組-活性物質組”的研究模式,為創新中藥研制提供技術支撐。本研究先後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在Br J Pharmacol.、Pharmacol Res.等經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轉讓臨床前研究1項。
CopyRight 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 - 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 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