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沿革
生藥學系始建于1936年建校之初,曆史悠久、積澱深厚,我國著名生藥學開拓者、藥學家徐國鈞院士為奠基人。生藥學學科1981年被批準為全國首批博士點,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和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并于2007年以優異成績通過評估,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中藥分析學2004年作為首批中藥學二級學科設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2017年生藥學與中藥分析學教研室合并,組建生藥學系,現有生藥學、中藥分析學學科。
二、師資隊伍
生藥學系學科帶頭人李萍教授,為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青、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岐黃學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帶頭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本系彙聚了一支教學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富有創新能力的團隊。現有碩士生導師20人,博士生導師15人(兼職博導4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獲得江蘇省教學名師獎,3人獲得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已有4名教師獲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資助;多名教師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和“333”工程第三層次人才計劃。生藥學團隊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中醫藥領域唯一)、“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
三、人才培養
生藥學系引領我國生藥學的教學與改革。學科奠基人徐國鈞院士于1960年出版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我國中藥材生産、鑒定和應用的巨著《藥材學》;1987年主編出版第一本衛生部規劃教材《生藥學》。李萍教授于90年代率先研制《生藥學》多媒體教學軟件,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2年);創建生藥顯微鑒定多媒體互動實驗室,實現了顯微鑒定實驗教學的飛躍;創新以質量為核心的《生藥學》教學新體系,主編出版全國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生藥學》,入選2009年國家精品教材。《生藥學》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精品課程(2003年)、首批國家資源共享課(2015年)和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021年),教學團隊先後入選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首批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中藥分析教學團隊編寫了國内首部《中藥分析學》藥學類規劃教材,中藥分析實驗教學率先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并出版了國内首部雙語規劃教材。2020年,劉麗芳教授負責的中藥分析學MOOC在智慧樹平台上線,次年入選江蘇省首批線上一流課程,為2022年獲智慧樹網“雙一流高校精品課程(專業課)”。本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生藥學人才,其中已有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并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提名獎2人。
四、研究方向
方向一:中藥及天然藥物複雜成分解析與分析新技術、新理論與新模式研究。創建了系列中藥複雜成分群普适、快速的體内外表征方法,突破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學難題,為藥效物質發現及作用機制研究奠定物質基礎。圍繞中藥基原鑒定、譜效關聯分析與質量評價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建立了固相離子化與直接離子化技術、質譜成像技術、依賴質譜數據的機器學習模型,以及非對照品依賴的“一測多評”RCF生成算法等,形成多元質量控制模式。
方向二:中藥及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群)發現。創新中藥“等效成分群”新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為基于中藥特點的複雜藥效成分“解碼”提供方法學支撐,回答中藥複雜體系中什麼成分有效。
方向三:中藥及天然藥物整合作用模式與靶标發現研究。集成組學、化學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研究平台,發現多成分“代謝糾偏”、“時序協同”等多靶标組合新規律與新模式。同時,以活性化合物作為小分子探針,發現其作用靶标組,為适于中藥特點的作用機制研究提供新思路,诠釋中藥複雜成分群如何起效。
方向四:基于臨床代謝組學的靶标發現與中藥幹預研究。以大規模臨床樣品為基石,以組學分析為工具,發現慢病的代謝紊亂特征,解析代謝性疾病的調控網絡和關鍵調控節點,并以此為靶标開發藥物,探索“源于臨床-發現靶标-回歸藥物”新模式。
方向五:中藥及天然藥物質量标準研究。以“等效成分群”為導向,廣泛應用于中藥質量标準提升,引領國際中藥質量标準制定。起草«中國藥典»中藥标準80項,«美國藥典»标準59項,5種中藥配方顆粒标準提交«美國藥典»。
方向六:中藥及天然藥物創新藥物研發。在臨床價值導向下,對中藥經典名方進行系統研究,實現源于經典名方的創新中藥研制;開拓“等效成分群”“活性物質組”為導向的創新中藥研發新路徑,獲得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候選中藥提取物或組合物。候選品種入選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五、科學研究
在李萍教授帶領下,本學科2003年獲批立項建設現代中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又以本學科核心力量成功申報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生藥學國家重點學科、現代中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本系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
六、關鍵技術
1、中藥“等效成分群”研究關鍵技術 李萍團隊以中醫藥整體觀和系統生物學為指導,根據“從整體中解析部分,從部分回歸整體”的研究理念,通過逆向比較“成分群”敲除前後其整體藥效的變化,創建了普适性的中藥複方“等效成分群”研究理論與關鍵技術。該研究方法得到業界認可,完成的“中藥有效成分群發現與質量評價”項目獲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中藥學領域代表性成果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選編(五)》。
2、構建以等效成分群為标示成分的中藥質量控制體系主導中藥國際質量标準研究。以“等效成分群”研究理論與方法為指引,通過構建關鍵質控指标優選技術、多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技術、毒效成分安全阈值界定技術等方法技術體系,提升質控指标的合理性、質控方法的适宜性以及質控限度的科學性,為主導中藥國際标準研究與制定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3、基于臨床代謝組學的靶标發現與中藥幹預研究技術基于大規模臨床隊列,通過代謝組學分析,尋找關鍵差異代謝标志物,通過構建敲除及過表達小鼠,闡明調控差異代謝物表達的上遊調控蛋白的生物學功能,繼而以上遊調控蛋白為靶标,研發藥物。
4、構建基于功能代謝組學的方法學體系,解析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
CopyRight 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 - 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 版權所有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